- 九鼎
- 古代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。 《史記‧武帝紀》: 禹收九牧之金, 鑄九鼎, 象九州〞。 相傳成湯遷九鼎於商邑, 周武王遷於洛邑。 戰國時, 秦楚皆有興師到周求鼎之事。 周顯王四十二年, 宋大丘社亡, 九鼎沒於泗水彭城下。 (見《史記‧封禪書》、 《漢書‧郊祀志》)。 唐武后萬歲通天二年﹔宋徽宗崇寧三年, 也曾鑄九鼎。 煉養名詞。 所指不一。 《三極至命筌諦》: 〝指心為九鼎者, 以心上通七竅, 下通二陰也。 所謂包含萬象體, 不掛一絲頭〞﹔〝指絳宮為九鼎者, 以絳宮上通七節, 下通二腎也, 所謂三彭走出含陰宅, 萬國來朝赤帝宮〞者也﹔指密戶為九鼎者, 以有三一六癸也﹔指泥壇為九鼎者, 以有天靈九宮也, 兩者所謂從此變為乾健體, 潛藏飛躍總由心〞者也﹔〝指子時為九鼎者, 以甲己子午皆數九也。 所謂正一陽初動中宵漏永〞者也﹔〝指一月為九鼎者, 以一月有九還也﹔指一年為九鼎者, 以一年有九轉也, 所謂一月一還為一轉, 一年九轉九還同〞者﹔〝指三年為九鼎者, 以年成三姓, 三年成九姓, 所謂三鉛只得一鉛就, 金果仙桃已露形〞者也﹔〝指九載為九鼎者, 以一載煉一丹, 九載煉九丹也〞。 內丹名詞。 丹家喻人身體內大藥。 《周易參同契》卷下: 惟昔聖賢, 懷玄抱真, 服食九鼎, 化洽無形, 含精養神, 通德三元, 精液腠理, 筋骨致堅, 眾邪辟除, 正氣常存, 累積長久, 變形而仙〞。 陰長生注: 〝聖賢為黃帝鑄九鼎於荊山而得道, 其一曰天光鼎, 二曰地光鼎, 三曰人光鼎, 四曰日光鼎, 五曰月光鼎, 六曰星光鼎, 七曰風光鼎, 八曰音光鼎, 九曰靈光鼎。 三元者, 氣之本﹔正氣者, 道之宗。 若欲白日昇天, 必成仙道, 神丹之外, 徒竭精神也〞。 又無名氏注: 〝聖賢服煉九鼎, 含精養神, 與三光合其德, 故能津液充於腠理之間, 使筋骨堅致, 至氣常存而為仙矣〞。 內丹修煉火候之九轉。 元俞琰《周易參同契發揮》卷八: 〝九鼎, 火候之九轉也。 九轉火候數足, 則變仙蹤跡, 憑虛御空, 而逍遙乎天地之間也〞。 又抱一子陳顯微注: 〝大丹九鼎者, 謂神丹大九轉之功也〞。 也指金鼎。 儲華谷注: 〝九鼎者, 金鼎也。 九在《洛書》成數為金, 九為乾金陽數。 鼎者金之室也〞。 參見〝<<金鼎>>〞條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